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作为大邑刘氏庄园的管理机构,是全国知名度较高、历史悠久的博物馆。
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建馆以来,已接待旅游者近亿人次,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,有着较高的声誉。
庄园,是中国的一大建筑形式,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与众多的庄园建筑相比,突出的特点是:规模浩大,保存完整;建筑风格中西合璧;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川西平原具有代表性。
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的建筑风格既有中国封建豪门府邸的遗风,又吸收了西方城堡和教堂建筑的特色,中西合璧,特别以新馆较为显著。
几座公馆主要入口的门楼,采用西方建筑风格,以竖向直而门楼装饰图案则以中国传统的动植物装饰为主,又体现了传统风格。新馆大门 采用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;二门采用水刷石抹面、欧洲巴洛克柱式,这在当时是一种新工艺;前庭两侧的日门和月门,带着浓郁的异域情调;望月亭 的中式瓦顶、西式柱栏,合二为一。半园形、三角形的窗户点缀在庄园的许多中式建筑上,明显受到教堂建筑的影响。
大邑刘氏庄园地处成都平原西部,坐落于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,距离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48公里。庄园由近代四川大官僚地主刘文彩及其兄弟陆续 修建的五座公馆和刘氏家族的一处祖居构成,分布为南北相望的两大建筑群,占地总面积达7万余平方米,建筑面积2.1万余平方米,房屋共545间,是 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近代地主庄园建筑群。整个庄园建筑群始建于清末,历经几次大规模的兴建和扩建,至民国末年形成现在规模。
刘文彩公馆始建于1930年,占地面积28亩,有房屋180间,整体布局较零乱,明显地受到地形限制和不同时期修建所致。老馆正门朝北,跨入前庭 ,穿客厅往西进入中庭,中庭的西面为祖堂,祖堂后为后庭。这是主要的东西轴线。两条轴线东侧有雇工院、小姐楼等几座独立的院落。
刘氏庄园珍品馆展厅书画馆展厅陈列着许许多多的珍品文物;如,象牙雕白菜,象牙雕侍女,紫檀木家具等等,都是珍贵的文物。
泥塑《收租院》是利用博物馆内原收租现场,于1965年创作问世的艺术作品。这组大型群雕首尾延伸118米,同真人大小的塑像114尊,它真实而又 生动地再现了地主对农民进行地租剥削的全过程,整个雕塑群交织成一幅中国农村地主与农民的阶级斗争史,是反映这一特定历史题材的好作品。它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、艺术价值和强烈的教育作用。被誉为中国式雕塑遗产。
四瑞堂堂名源自北宋元丰二年(公元1079年),因高僧圆照禅师开坛讲经时博宏精微、出神入化,出现塔放瑞光、法鼓自鸣、白龟听禅,枯竹爆青 之“四大祥瑞”而得名。2001年第八届APEC财长非正式会议再此召开。
大邑刘氏庄园于1958年正式建立陈列馆并对外开放,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是我国一座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。今 天,这座保存完整、规模恢弘的庄园建筑群已成为一份难得的社会历史变迁的实物资料,一座近现代四川西部建筑技艺博物馆,一处乡村民俗传统文 化大观园,是启迪和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基地,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断面。